「超自然」的语义分析及其定义
1.2.3 【超自然】的语义分析及其定义 只有定义了自然界,才可能定义超自然的范畴。 【超自然】的语义要在自然的范畴上进行定义。而不是以过去的常识和臆测的意识产生的模糊概念。也就是说要定义超自然,除了与自然有实质的不同,还必须指出超自然的具体内涵,
自然和超自然的经典语义和本书语义的比较和小结
先摘一段对自然定义的经典如下:
自:自己;非他因而自有。然:这样;这样的状态。自然指相对于人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
自然 哲学范畴。源于“存在”一词的词根“Thu”、“rheum”,含有产生、生长、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
罗马时代,开始使用“nature”。在中国,“自然”的最初含义亦指非人为的本然状态。如《道德经·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自己如此的事物,或自然而然的事物,其存在的根据、发展的动因必定是内在的。因此“自然”就意味着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本性就是自然万物的动变渊源”(《形而上学》),从而从原始的“自然”含义引申出作为自然物之本性和根据即“存在”本身的自然概念。
经典对自然的认识从哲学上确定了非他因而自有。本书也认定这一观点,但经典的自然观没有给出“自”是什么具体元素。虽然提出“自然”就意味着自身具有运动源泉的事物的本质。但没有发现运动与力的共存所构成的是自洽源泉,只是把运动作为自身独立存在的源泉,认为万物都是运动的,缺乏认识运动与力共同存在、在不同空间范围互为源泉的自然属性。
虽然经典动力学、力学也把力称为自然力,并分析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但是经典动力学把“物”作为元素,以物为本质延伸出“万有引力”,而不是以“动、力、空”为共同本质存在来推导出“物”的存在。这种倒置和分裂本质的物理学观念使我们找不到“物”的合理存在方式和自洽的自然观。因此只根据“万有引力”和直观的自然表象推出宇宙是由一个奇点爆炸的错误结论。
再者,经典物理学只考虑物质运动和力的单向关系,一些概念如:力产生运动、力改变运动、运动来源于力、力等效与加速度、物质的万有引力等等单向的量化关系。没有获得无形的动、力在空间的双向存在关系。也可以认为这是忽略对力在自然原理上进一步哲学讨论而引起的障碍。由直观物的万有引力表象来确定力的存在是阻碍物理学连接自然逻辑进步的根源。以万有引力为最高自然思想曾经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对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有所限制。这个限制出现在莱布尼茨对力提出质疑的时代,也是莱布尼茨与牛顿的大论战和争执以牛顿获得胜利而终结的时代。
如果对自然的分析在“非他因而自有”的前提下,通过对自然规律的归纳,正确找出“自”的元素,发现“自”元素内在的自洽规律,一个更明晰的“非他因而自有”的自然存在观就可以获得完整的自洽。真希望当时“莱牛”的论战能够解释出力的来源,也免的我再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这几本书,因为我更喜欢像小孩自由自在的玩。
在经典,把“自”认定为一个元素会产生一系列模糊的整体概念,包括宏观、微观的如:宇宙、万物、天、地、基本粒子、能量或意识内容的造物主、神等等。而把“自”认定为多个元素是在物质、时间、空间为错误本质的前提下有:时空、N维空间、物质运动、多种力、万有引力等等。
上述对“自”选择的错误,必然产生一系列对应的错误宇宙观。
当把无形的“动、力、空”作为“自”来解释“非他因而自有”的自然哲学概念时,自然“非他因而自有”存在逻辑就会获得圆满的自洽。从此,自然哲学的逻辑和自然科学的逻辑就合二为一,这将成为人类理性认识自然的皆大欢喜。
下面小结超自然问题。
经典超自然的种种论述和具体的概念不在此赘述,我们直指其二个核心。
第一,人类经常把人类不能够认识的自然部分作为超自然来理解。这一核心的存在是人类常常不由自主地忽略了人类自身感知觉的有限性、有效性这个事实。或者说,人类对自然超越人类认可的同时,实际又常常违背这个原则。
第二,把“意识内容”作为事实的自然事件。由于意识内容本身的非逻辑超自然属性和臆测属性,把臆测的“意识内容”作为自然存在是经典对超自然误读的另一个核心。
印加神话中的千古迷局:创世神返回宇宙深处,其他超自然力量登场
神话往往是遥远的记忆。在神话的荒诞外表下有可能掩藏着地球昔日的真相。 世界古老文明体系中都有神话流传下来。这些流传下来的神话都不约而同的揭示:在曾经的遥远时代里,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神魔乱舞,至少世界的各处都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以现在的眼光来
大脑产生“意识内容”的过程是自然事件,或者说意识过程是自然事件,意识过程产生的“意识内容”是非自然、超自然事件。
关于第二点更详细的说明如下:意识内容本身是超自然事件,把意识内容作为事实就会产生一系列膨胀了自己主观意识的误解。意识内容可以是逻辑、事实,也可以是非逻辑、非可能的事实。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桌上一个苹果,可以想“把苹果变成梨子”;也可以想“吃这苹果”。“想”是一个无限的自然过程。而“把苹果变成梨子”和“吃这苹果”都是“意识内容”,是超自然事件。这种超自然可以是不符合逻辑的“把苹果变成梨子”,也可以是可能符合事实逻辑的“吃这苹果”。显然符合逻辑(当然必须吃后才符合)只是说明超自然可以预测未来的自然事件,也可以生成不可能实现的非自然事件的内容(把苹果变成梨子)。我们只能用自然的逻辑来界定超自然中那些是属于自然,那些是属于不自然的思想内容。当然,例子可以更夸张,如外星人、UFO、神、幻想等等不确定符合自然逻辑的思想内容。也可以符合自然的自然现象的思想内容。
由这个例子归纳出一个范畴:思想内容或意识内容都是超自然。而思想意识内容内含有自然、也含有非自然。这样的归纳显然可以满足【超】的逻辑语义。
简而言之,经典的超自然常常是把人类一些没有接触到的【自然】作为超自然来看待,其次是把新定义下的【超自然】作为自然来看待。这种错位也源于用常识看待自然的问题。
总之,定义自然与超自然的语义范畴,其主要方法必须使他们的语义在逻辑层面上获得毫不含糊的逻辑关系。
经典把“物质”和“精神”二分法,可以看作是对自然和超自然界定的基本模型。但经典用物质表达自然的全部显然不够完整,因为自然存在除了组成物质的动力空,还包含非物质、非精神、无形的动、力、空存在。
而作为意识内容的“精神”在经典常识上又会被作为自然来看待。如果把“精神”、“意识内容”作为自然界内的事件,自然界无超自然事件,也不存在自然界之外,除了真空。但“精神”作为自然界内的事件将使自然逻辑无法获得连续性的自洽描述。
“精神”虽然源于自然界,但脱离了自然界。这样规范才会使得“物质与精神”、“自然与超自然”的逻辑获得清晰的条理。
根据自然与超自然的定义,为了指出更具体的自然与超自然的不同内容,以下列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与超自然的“具体”事例如下:
自然:空间、运动、力、物质、意识过程、做梦过程、书本、物理媒介……;
超自然:无需空间的“事件”、精神内容、意识的内容、梦的内容、书本的内涵、物理媒介的内涵等等。
结束本节,再次给出【自然】和【超自然】范畴的界定和二者的逻辑关系:
【自然】:动、力、空及动力在空间组成的一切物质。
【超自然】:非动、非力、非空;及由动、力、空组织而产生的意识内容。
【自然】与【超自然】的逻辑关系是:超自然源于自然,但脱离了自然的范畴。
本文源自头条号:宇宙中心说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剧本杀《超自然调查员的毕业考试》复盘解析+剧透结局+凶手是谁
剧本杀:超自然调查员的毕业考试类型:硬核/机制人数:6(可反串)时间:5.5h难度:3.5星推荐指数:4星 超自然调查员的毕业考试剧本杀剧情故事背景剧透:超自然观测所,总是被戏称为那帮“关厕所”的家伙们。这里的每一位调查员都是万中挑一的精英中精英。那么